刘邦对韩信的杀意早在荥阳之战时就悄然埋下。当时,项羽由于粮草短缺与刘邦达成议和,但项羽离去后,刘邦立即改变了态度,命令彭越和韩信从三面夹击项羽,意图趁机发动反击。这一急功近利的举动让刘邦陷入了被项羽围困的困境,而此时,韩信已经攻占了齐地,派人前来劝说刘邦:“齐地多变,若无王侯镇守,恐怕会发生不测。望汉王能够封我为齐王,以便稳定局势。”
韩信的这一要求显然让刘邦感到不满。此前,韩信曾向刘邦请求齐王封号,而刘邦早已对其心生疑虑,认为韩信有着超乎常人的野心。因此,在项羽败亡后,刘邦成功登基为帝,便迅速夺走了韩信的兵权,并封他为楚王。尽管韩信熟知楚地风俗,且曾在战争中屡立奇功,但刘邦依然选择将他移都下邳,以便更好地掌控。
项羽死后,刘邦趁机收回韩信的兵权,并通过改封楚王的手段进一步加紧对韩信的控制。这时,刘邦欲捉拿曾与韩信交好的锺离昧,但锺离昧逃往楚国。刘邦得知这一消息后,不久便有告密者向他上报,称韩信正在图谋叛乱。对此,刘邦向手下将领征询意见。所有将领一致认为,应尽快发兵,将韩信活埋以消除隐患。然而,刘邦并未直接支持这一做法,深知这并非上策,因此并未发表过多言辞。
展开剩余69%有一段野史流传,称刘邦曾准备亲自出征,但韩信因病卧床,只能躺在轒辒车中,随行的张良赶紧追上去劝阻刘邦,指出如果英布和韩信联合起来谋反,刘邦恐怕会死于战场。这番话让刘邦打消了征战的念头,最终避免了陷入更大的危机。
被贬为淮阴侯之后,韩信深知刘邦始终对其才能心生恐惧,因此他开始装病,时常不出席朝会或随行外出,默默地独自生活在家中,心情郁结,时常为自己与周勃、灌婴等人处于同等地位而感到羞耻。有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以最恭敬的礼仪迎接,并说:“大王亲临寒舍,实乃臣下荣光。”韩信告辞时,心中不禁一笑,自嘲道:“我竟然与樊哙同列一位!”
在被刘邦软禁的日子里,韩信整理了大量兵法书籍,至此他共整理出了182家兵法,并编写了《韩信兵法》三篇,成为军事理论的重要遗产。刘邦常来与韩信谈话,两人也曾讨论过各位将军的才能。刘邦曾问韩信:“像我这样的才能,能够指挥多少兵马?”韩信答道:“陛下最多只能统率十万。”刘邦不解:“那你呢?”韩信微笑着说:“臣越多越好。”刘邦问道:“既然如此,为什么你还被我辖制?”韩信答道:“陛下擅长统帅将领,但不擅长指挥士兵,因此臣被陛下辖制。而陛下本是天命所归,非人力能及。”
汉高祖十年,陈豨发动叛乱,刘邦亲自率军前去平定。韩信则在洛阳秘密策划,打算响应陈豨的起义。他与家臣商议,计划夜间假传圣旨,向“诸官徒奴”赦免,联合起来袭击吕后和太子。这一计划显然表明,韩信的亲兵并不强大,必须借助“诸官徒奴”才能发动叛乱。而韩信的谋反之事最终被告密给了吕后。吕后采纳了萧何的建议,决定先行诱杀韩信。她谎称刘邦已经平定了叛乱,命百官朝贺。待韩信到长乐宫后,吕后假装生病,由萧何将韩信召入宫中,借机将其捕杀,之后将韩信三族满门抄斩。
吕后亲手斩杀韩信是早有预谋且执行果断,韩信的家臣在此时完全不知情,因此也未能及时营救他。韩信临死时,心中感慨万千,叹道:“当初若是听从蒯彻的劝告,今日又怎会落得如此下场。”这一悲剧让后人感叹:“生死一知己(萧何),存亡二妇人(漂母、吕后)”,更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说法。
刘邦平定陈豨之乱,班师回朝,得知韩信已死,内心虽感到消除了一个潜在威胁,但也为韩信的死而感到惋惜。
发布于:天津市启泰网-配资公司资讯门户网站-如何开杠杆炒股-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