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抗战,国家和人民遭受的巨大苦难,不敢忘,也不能忘。从“九一八”事变后自觉承担起记录和再现历史的抗战电影,在战时起到了唤醒民众共赴国难的积极作用,在抗战结束后的数十年岁月中,依旧是激励国人铭记历史、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
战时最强主题歌“荣膺”国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救亡图存的呼声日益高涨,反映抗战的电影在中华大地上陆续出现。影片《风云儿女》是当时的典型代表。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同当时的其他抗战电影一样,影片能够最终面世,历经曲折。
1934年,共产党员田汉刚刚写出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和主题歌的歌词就被捕了。田汉被捕后,共产党员夏衍接手他的未完之作,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了电影。主题歌的作曲任务则交给了年轻的共产党员聂耳。聂耳在配曲时,把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和对敌人的无比愤恨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义勇军进行曲》就此诞生。
1935年,《风云儿女》正式上映,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迅速响遍祖国大地,起到了鼓舞动员民众奋起抗日的巨大作用。《义勇军进行曲》基调高昂,前奏曲像嘹亮的进军号,中间的“起来!起来!起来!”把情绪推向高潮,结尾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使人觉得歌声并没有结束,战斗的中华儿女正前仆后继,勇往直前。(1982年12月8日《北京日报》4版,《我们万众一心,前进!》)这首当时抗战电影中的最强战歌,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国歌,鼓舞激励着中华儿女居安思危,永远奋勇向前。
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启。1938年,共产党员阳翰笙编剧的电影《八百壮士》公映。影片紧扣全民族抗战主题,生动再现了守卫在上海四行仓库的抗日军民同仇敌忾、与日本侵略军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奋起抗日的中国军民。这部影片不仅在国内公映时受到热烈欢迎,而且在美国、法国、瑞士及东南亚国家放映时也引起了强烈反响,长映不衰。(1991年11月22日《北京日报》3版,《中国革命文艺的先驱》)
战时的抗战电影,为亿万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国和团结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顽强抵御外侮的不屈精神。
为人民建设新中国添干劲儿
新中国成立后,抗战电影的拍摄工作得到了有力加强。抗战电影让抗日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家喻户晓,对新中国儿童进行了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抗战历史。人们被影片中抗战英雄的精神所感染和鼓舞,更加坚定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1954年,电影《鸡毛信》在“六一”儿童节公映。影片通过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增加了孩子们对抗战时期我国人民斗争生活的知识,引导小观众学习海娃机智勇敢、不畏困难、对祖国无限热爱与忠诚的优秀品质。当小胡子队长疯狂嗥叫而驴鸣应和着的时候,当老头羊把“歪嘴”撞翻在地的时候,当海娃夜半搔小胡子队长脚心而排除逃路上“障碍”的时候,当海娃逃走时远远与山顶上的敌哨挥着衣服打“信号”的时候,小观众都在乐观愉快的情绪中加深了对小主人公海娃的了解,增强了对敌人的憎恨和蔑视。(1954年5月30日《北京日报》3版,《一部出色的国产儿童影片“鸡毛信”》)
1956年,《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等抗战电影先后上映,让人们更多更深地了解了真实的抗战历史。
电影《狼牙山五壮士》
更多热点速报、权威资讯、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
资料
记者:黄玉迎
启泰网-配资公司资讯门户网站-如何开杠杆炒股-配资炒股交易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